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凯发k8国际

刘源

 随着电子智能制造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电子智能制造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从当前智能制造行业的宏观景气状况出发,以智能制造行业的产销状况和行业需求走向为依托,详尽的分析了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当前的市场容量、市场规模、发展速度和竞争态势。

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1. 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

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

2、全球智能制造行业规模分析

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的主要体现载体智能制造装备涉及的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等主要行业,产业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根据工信部的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产值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19%-21%之间。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产值规模达12233亿元。据此测算,2016年,全球智能制造产值规模在8687亿美元左右。

全球智能装备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概况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装备。日本、美国、德国和韩国是工业机器人强国。日本号称“机器人王国”,在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出口和使用方面都居世界榜首;日本工业机器人的装备量约占世界工业机器人装备量的60%。

(2)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统计,1998年以来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达9%。金融危机影响后,全球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25.4万台。

(3)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分析

从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安装量变化情况来看,据ifr的统计,2016年中国安装量占比提升至31.0%,北美、日本、韩国和德国的安装量比重略有下滑。整体来看,2016年亚太地区依然是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增量最大的市场。据ifr的预测,到2019年,中国安装量比重将进一步上升至38.6%。

(4)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分析

从下游应用结构领域来看,工业机器人传统应用领域是汽车行业,2015年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需求量达到9.5万台,约占总需求量的38.8%,仍为下游最大的应用领域。但是从增速来看,非汽车领域(电子、金属、橡胶和塑料等)是主要增速较快的几个领域。国内市场而言,继汽车以后,3c、家电等领域有望接棒汽车行业需求。

(5)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1)机器人与信息技术深入融合

2)机器人产品易用性与稳定性提升

3)机器人向模块化、智能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

4)新型智能机器人市场需求增加

2、全球数控机床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数控机床行业发展概况

美国、德国、日本三国是当前世界数控机床生产、使用实力最强的国家,是世界数控机床技术发展、开拓的先驱。

当前,世界四大国际机床展上数控机床技术方面的创新,主要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美、德、日等国的厂商在四大国际机床展上竞相展出高精、高速、复合化、直线电机、并联机床、五轴联动、智能化、网络化、环保化机床。

(2)全球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分析

数控机床不断高端化、智能化,成为智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全球机床市场规模1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其中,机床电子市场规模313亿美元,日德美等发达国家占市场份额的90%以上。全球机床电子市场中,数控系统的市场规模为200亿美元,占机床电子市场总规模的63.9%。

(3)全球数控机床市场竞争分析

世界机床行业的发展与两次世界大战关系密切,当时欧洲机床最具代表性,之后向美国转移,二战之后,亚洲才得以迅速崛起。随着世界科技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应运而生,目前,欧盟、亚洲和美洲三足鼎立的行业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4)全球数控机床应用领域分析

自从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以来,数控机床在制造工业,特别是在汽车、航空航天、以及军事工业中被广泛地应用,数控技术无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飞速发展。

(5)全球数控机床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全球数控机床行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高精度化

2)高速化

3)高可靠性

4)系统化

5)微型化

6)智能化

7)由传统的万能机床向机床功能专用化和产品多样化发展

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智能制造装备跨国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及日本工业化发达国家中,且产业集中度高企。以智能控制系统为例,全球前50家企业排行榜中74%为美德日企业,入榜企业最多的是美国和德国,各有13家,其次是日本有11家企业,其后相对居多的国家是英国和瑞士,其中,排名前10位企业中有半数是美国企业,其企业竞争力可见一斑;在50家企业收入总额中,44%为前5家企业据有,第1位企业的收入是第10位的4倍、第50位的51倍,50位企业的收入中位是第14位企业,可见行业巨头企业垄断之势。

从企业战略发展来看,基于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成熟性与垄断性,差异化、系统化、垂直并购是该领域企业追求技术优势增长及市场规模扩张最为常见的模式。领先的制造商着眼于全球市场网络,基本形成了全球化的创新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布局。在技术战略方面,企业更加重视依托其核心技术产品的针对于特定应用领域的凯发k8国际的解决方案,以适应于用户更为个性化、高效能、低耗能等需求。

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结合当前全球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预计到2022年全球智能制造的产值将达到1.51万亿美元左右。

2. 国外智能制造经验借鉴

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积极加强顶层设计

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离制造强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尤其是目前劳动力成本等外部因素影响下,一些传统制造业开始往国外转移,“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出,正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调整、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复杂的背景,充分认识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特别重视改进引资环境着力构建良好的产业政策体系

我国制造业一直离不开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也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下进行,要继续吸引各国新技术及经验,保持对高端产业引进与对外产业转移的双向开放,在开放中进一步优化、提升和做强我国制造业。

打造智能制造支撑平台完善产业布局

在我国推进“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宜借鉴美国经验,加强政府对制造业发展和全国区域布局的引领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合理安排创新系统建设和新兴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禀赋,在全国各地形成智能制造支撑平台。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综述

1、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智能制造发展需经历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智能化四个阶段。智能制造发展需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对应着智能制造体系中某一核心环节的不断成熟,分为四个阶段。

2、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所处阶段分析

自从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之后,各国开始大力发展制造业,我国颁布的《智能制造2025》可以视为中国版本的“工业4.0”。但是目前而言,我国制造业所处阶段仍然较世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就目前而言,我国仍处于“工业2.0”(电气化)的后期阶段,“工业3.0”(信息化)还有待进一步普及,“工业4.0”(智能化)正在尝试尽可能做一些示范,制造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正在逐步布局。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智能制造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最近几年政府及企业已开始注重智能制造的发展。

一是国家不断完善发展智能制造的产业政策,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到《中国制造2025》在到《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发布,都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目标,布局规划制造强国的推进路径。

二是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已逐渐成形,2016年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表仪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部分装备产业规模销售收入超过10000亿元,此外还取得了一批智能制造技术的突破,包括机器人技术、感知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研发基地。但智能制造的一些关键性技术仍旧依赖于进口,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弱。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随着,我国制造行业逐渐呈现出稳定发展趋势的同时,智能制造行业成为了驱动我国制造行业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体现出,在今后,我国智能制造在制造业中所起到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对于智能制造行业在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中的比例将会占据更大的份额。2010-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速度,到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产值规模为12233亿元。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我国智能制造各细分领域目前的竞争状况汇总如下: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 中国智能制造领先企业发展概况

中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低于10%。而90%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实现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级成本抑制了企业需求,其中缺乏融资渠道影响最大。整体而言,中小微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低于大中型企业,占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智能化改造。部分领域领先企业代表如下:

2. 智能制造行业领先企业经营分析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主营产品及应用

目前,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工业、交通、能源、军工、民生五大产业领域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产业涉及工业机器人、仓储物流、自动化成套装备、高端装备、轨道交通、激光装备以及能源装备等多个版块。产品远销欧、美、亚洲的1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

公司自主开发出国内首创的柔性多关节机器人,即7自由度协作机器人,其具有快速配置、视觉引导、碰撞检测、牵引示教等功能,特别适用于布局紧凑、精准度要求高、工作空间有限的柔性化生产线,满足精密装配,产品包装、打磨、检测、机床上下料等工业操作需求。该类产品将引领机器人与人类并肩协作的全新生产方式。

2、企业研发能力及技术水平分析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博士后科研基地”,形成了以院士、博士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在公司现有的700余名员工中,70%以上是中高级技术人才,专业涉及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是具有国际水准的国家级机器人创新团队。公司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产品和成套装备大量取代进口,打破了国外机器人技术的封锁。公司拥有专利百余项,拥有逾千家业内尊贵的客户,完成国家重大科技攻关70余项,起草并制定了多项国家行业标准。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348.1万元,同比增长20.65%;实现利润总额48761.91万元,同比增长4.5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1077.36万元,同比增长4.04%。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2013-2016年,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均低于2次,反映公司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有待加快,存货占用的资金较多。2016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75次,反映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较慢;总资产周转率在1次以下,为0.3次,反映公司资产利用的水平有待提高。综合来看,公司的运营能力有待增强。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013-2016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股东权益比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反映公司举债经营规模较小,债权人分担的风险较低,债权人的权益保障程度高,长期偿债能力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处于较高水平,2016年分别为5.52和3.5,反映出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公司已获利息倍数为52.78倍,反映公司所获利润足以承担债务利息费用的支出。总体看来,公司的偿债能力较强。

(4)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提升为20.65%,反映公司业务规模扩张速度有所加快;营业利润增长率和税后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58%和4.04%,反映公司整体经济效益较去年有较大程度的下降;净资产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分别为6.65%和7.85%,说明公司自有资本的积累能力较去年而言有所下降,后期发展所需资产储备能力有所减弱。综合来看,公司的发展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主营产品及应用

(1)数控系统配套领域

2016年,数控系统领域收入39105.8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3.82%。收入增长主要源于数控系统销售台套数的大幅增长。

(2)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

2016年,公司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收入12620.0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2.22%。收入增长一方面来源于公司原有机器人业务较去年大幅增长,一方面源于对江苏锦明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的并购完成后,并表了其机器人业务收入约4400万元。

(3)新能源汽车领域

2016年7月,公司完成了对武汉智能控制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工商登记工作,工研院将围绕新能源汽车的三大重点发展方向,即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确定其产品研发、测试服务及产业化三大任务,具体包括新能源汽车伺服电机、新能源汽车驱动器、新能源汽车控制器、车身轻量化等。

2、企业研发能力及技术水平

2016年,公司数控系统首次实现销售破万套。其中,3c领域,报告期公司累计销售约8000余套,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大幅增长,3c终端客户遍布珠三角、长三角、江淮、长江中游等地区,在3c领域,公司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继续提升;在通用机床市场领域,报告期公司累计销售数控系统5000余套,较同期相比也有较大增长,在该市场,公司落实和推进大客户战略,深化与大客户的合作,实现机床企业和系统企业共同发展,帮助机床制造企业向自动、柔性、智能化制造方面转型发展,同时,公司在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系列普及型数控系统,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主要经济指标

2016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分别为8.13亿元和-4848.72万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7.59%;公司利润总额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265.20万元和1331.83万元,扭亏为盈。总体来看,公司的经营状况有所改善。

2017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45.47%。

(2)企业运营能力

近两年,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均低于3次,企业存货的变现能力有待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均低于3次,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有待提高,企业呆账、坏账的风险较高;总资产周转率均低于0.8次,企业资产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总体来看,企业的运营能力有待提高。

(3)企业偿债能力

2016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股东权益比率分别为20.40%和78.62%,企业举债规模较小,债权人承担的风险较小;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5.52和3.50,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总体来看,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

(4)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2016年,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为47.59%,企业产品市场的规模扩张速度较快,产品市场占有能力较强;营业利润增长率和税后利润增长率分别为60.78%和132.20%,企业利润的增长性较强;净资产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分别为37.01%和47.21%,可见企业自有资本的增长性和保全性较好,企业经营规模扩张速度较快。总体来看,企业的发展水平较高。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建议

1. 智能制造行业驱动因素与发展前景

智能制造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近几年,国家在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高端制造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密集出台了诸多政策和配套措施,在国民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也清晰规划了重点发展的领域,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作为高端制造业的一个重点领域,其发展得到了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大力支持。详见第一章政策环境的分析。

2、全球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智能制造的概念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由美国提出,其后各发达国家纷纷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列为国家级计划并着力发展,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巨大的技术优势,全球多数国家也在努力促进国内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

3、各行业的应用需求快速上升

智能制造装备业贯穿于国民经济的多个行业,各行业的技术升级、精细化发展、落后产能的淘汰等均为智能制造装备创造了巨大的应用空间。

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能巨大,存在强烈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智能制造将为设备和软件行业带来机会,机器人、传感器、工业软件、3d打印等都蕴含百亿甚至千亿的市场容量。结合前文对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1%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预计到2022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39万亿元,行业增长空间巨大。

2. 智能制造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从主题投资交易视角看,每一轮的智能制造主题投资,基本上按照先系统集成商,其次机器人和其他自动化装备及零部件,然后是工业软件及传感器技术的顺序进行行情演化,而3d打印的主题表现最弱,主要是由于目前大部分布局3d打印的企业主要是以并购的模式切入到该领域。

从产业链视角看,按照智能制造产业链发展的顺序,首先需实现自动化,然后信息化,再次互联化,最后智能化。

就目前国内的实际发展情况而言,汽车、家电等行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已经较高,其他3c、食品饮料、化工、医药等行业正在加快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但是从目前的自动化到互联化还是需要相对长期的发展,智能化可能更需要长时间的等待。细分行业中也是自动化相关的装备及零部件、系统集成发展进程相对较快。由于我国目前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并不突出,在市场需求正处于快速扩张的背景下,产业链中相对下游细分行业中存在的业务模式、产品质量等问题可以相对弱化,因此更看好系统集成这个细分领域。并且相较于装备,系统集成营收模式存在“工程型”特点,从业绩弹性角度出发也会相对更明显。

以上内容来源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原创声明:转载请注明“前瞻产业研究院”,并保持文章完整性。

查看 ×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评论

0条)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